丁声俊:多辟新径种好地探索新法解难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农业规模和现代化进一步推进。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收入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良田新途径,使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使规模和农业机械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粮食经济学家丁胜军。
“中国经济导论”: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经常看到中青年劳动者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务工的是老年人和妇女,有些地方还存在着土地废弃现象。你觉得这个现象怎么样
丁胜军:你问的问题很重要。它涉及两个方面: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和劳工两方面都引起了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该关注的时候了。
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确实存在,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全职农业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相当普遍,值得重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农村经济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然而,家庭分散经营和传统耕作方式已不再适合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地制度不断调整和变化,逐步形成了三项权利:农民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农民享有承包耕地财产的权利。这些有中国特色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地制度和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的新问题。
“中国经济指南”:中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应该是最严格的。然而,目前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解决这一矛盾具有重大意义和困难。克服这种矛盾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丁胜军:问题的症结在于推进现代大农业经营与分散小农业方法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但每个地区的情况都是复杂的,条件不同,选择的方式和形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可以鼓励承包农民依法转包、出租、交换和转让土地,也可以通过股份制方式转让承包土地,并鼓励他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制定配套政策,引导农民长期转让承包土地,促进就业转移。例如,近年来,新农业学科的培育和发展,包括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粮食农民以及农业企业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实现了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导了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积极培育了新的管理主体,发展了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管理体制。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为解决现代大农业经营与分散小农业的矛盾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调优品种、调整结构才能保增收
相关推荐:
- 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2020-10-13
- 大米洗面奶如果你想尝一尝米饭的美味和营养,2018-11-12
- 市场化收购为主流优粮优价将更突出2020-09-29
- 大米保存方法简易鲍鱼粥家庭套餐2018-10-29
- 农业新模式创造巨大金融需求2020-09-22
- 耕地“歇一歇”环境“喘口气”2020-08-27
- 稳固农业基础确保粮安死守耕地红线2020-10-12
-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20-09-02
- 炒大米减肥青岛新植物园完成选址报告:西海岸2018-11-09
- 加大财政支农政策供给2020-09-02
- 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两稳三进”2020-09-22
- 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2020-03-26
- 大米色选机当你在泉州的农村地区吃零食时,你2018-10-18
- 大米手机网蓟县小中心弯管加工2018-10-29
- 中种集团科技中心首个自主选育品种问世2020-03-17
- 大米怎么做好吃10岁孙女奖励13200元!爷爷抱怨他2018-10-23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织密“食品安全网”2020-03-26
- 大米的品牌中国的十大美味米饭是热的,黑龙江的两个品牌是值得尊敬的2018-12-03
- “互联网+”加速农产品流通转型2020-03-18
- 冲进粮油圈雨润大米祸福难料2020-11-02